南平新聞
-
2023-11-09
11月7日,由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南平市委網信辦、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見•盞”——首屆尋美建盞釉面晶體微觀大賽頒獎儀式在...
-
2023-11-06
首屆“潭陽好味·河鮮宴”大賽暨南平市新閩菜評選活動4日在南平市建陽區舉行?;顒又荚谪瀼芈鋵嵨沂?ldquo;新閩菜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挖掘和傳承優秀的閩菜文化,提升河鮮宴制作技藝,同時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個品嘗美食、交流文化的平臺,打響“潭陽好味”美食品牌。 本次大賽共有來?...
-
2023-11-02
10月28日,第七屆“金椎為嵐”杯閩浙贛三省公開水域游泳邀請賽在邵武舉辦,來自三省的18支代表隊200多名游泳愛好者參賽。 本次比賽分為男子組、女子組,賽道設在閩江上游富屯溪邵武城區段,賽程長1500米。參賽者中,年齡最長者81歲,最小的14歲。 邵武是全國體育先進市,群眾體育蓬勃發展。本次賽事由邵武市文體?...
-
2023-11-02
10月30日,邵武市水北藥村,福建富屯水泥有限公司的60萬噸超細粉綜合利用項目已開工1個月,完成地面整理,護坡施工進入尾聲,樁基建設緊張有序,有望于今年底完成主體建設。 “中秋節前,我們一拿到用地許可,便正式開工了。”福建富屯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章錦富深有感觸地說,“之前,像我們公司這類項目建...
-
2023-11-01
近來,植根于南平的“朱子爺爺”卡通IP“忙”得不亦樂乎,它一邊化身鄉村旅游“金牌向導”,在朱子故里武夷山市五夫鎮為四海游客提供指引;一邊化身文化傳播使者,持續上新貼紙、文具、擺件、玩偶等文旅產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創作取之不竭的靈感寶庫,通過表達方式創新,文化...
-
2023-10-31
近日,2023年原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重點幫扶地區科技人員第二期培訓班在南平科技特派員學院順利結束。 記者從南平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以來,依托完善的教學平臺,南平市已先后承辦了四期全國、全省科技特派員,“三農”科技骨干培訓班,共有來自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的學員320余人參加培訓,為科技特...
-
2023-10-27
“在家打開手機就能學習,而且讓人聽了還想聽,有意思。”近日,松溪縣河東鄉長江村黨員范德學觀看了村第一書記??档闹辈ブv座。 這是南平市深入開展“四下基層”,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的一個縮影。 當前,南平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總結提升&ldq...
-
2023-10-23
海峽網10月22日訊 (記者 葉盧苗藝 曾群峰 文/圖)22日下午,由福建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聯合主辦,各地市網信辦、東南網、省網絡直播協會承辦,...
-
2023-10-23
海峽網10月22日訊 (記者 葉盧苗藝 曾群峰 文/圖)武夷占盡人間美,愿乘長風我再來。22日上午,由福建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聯合主辦,各地市網信...
-
2023-10-20
“多虧了他!不然我們損失會更加嚴重!”昨日,談起年初的那場意外火災,南平市建陽區童游街道林業山莊小區的業主們還歷歷在目。 他是誰?王明輝,1996年出生,一名退役軍人。雖然脫下了軍裝,但脫不下軍人的本色。 “當時情況緊急,就想著把火滅了是最要緊的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明輝說。 原來?...
-
2023-10-20
18日,“紀念朱子誕辰893周年大會”在武夷山市五夫鎮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朱子后裔等近600人共同禮敬朱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 活動當天,舉辦了武夷山市朱子文化園集成殿開戶典禮、“朱子文脈之旅”啟動儀式、“岳麓——武夷會講&r...
-
2023-10-19
東南網10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陳艷)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假期,松溪縣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總人數約8.64萬人次,同比增長35%;旅游總收入為8214.7萬元,同比增長41%。出色的成績單與松溪近年來聚力打造文體旅深度融合新名片所做出的各項舉措息息相關。 千年古渡梅口埠、畬鄉風情村招沙甲、森林氧吧誥屏?...
-
2023-10-17
比賽現場 12日至14日,由中國茶葉學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辦的“武夷山杯”第六屆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總決...
-
2023-10-16
“阿婆,最近身體怎么樣?”日前,在武夷山市上梅鄉廳下村,鄉村醫生楊家福來到章桂娥家中,為她做定期檢查。 廳下村距離市區18公里,群山環繞,交通不便。“最早的時候楊醫生就靠著一雙腳走遍村莊,給鄉親們看病。”鄉親們說起楊家福,話語間充滿了尊重和敬佩。 “我的外公是革命烈士,在抗戰中...
-
2023-10-14
“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成立于1927年8月,直屬中共中央領導……”日前,在建甌市城區序五里43號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紀念館,75歲的講解員沙無濘正在給參觀者講述那段革命故事。 這樣一遍遍地講述,沙無濘堅持了37年。 “這座小樓是我外公劉葆彝設計的,可他還沒見到小樓建成,便在1926年的&lsq...